全球2000+节点无盲区覆盖,注册即可免费使用

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历程可谓辉煌,三十多年来,从第一条高速公路起步,到如今里程突破16万公里,覆盖绝大多数城市。

这无疑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,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。但是,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,高速公路的经营状况也面临严峻的考验。

尽管车流量大幅增加,收费标准不低,但统计数据显示,我国高速公路仍处于长期亏损状态。

仅2015年的亏损数额就高达2900亿元,之后亏损规模持续扩大,累计亏空已超过7万亿元。

与我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美国的高速公路网络也同样发达,且大多数路段免费通行,却能保持盈利。

这就不免让人困惑:同为巨大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,为何两国在盈利模式上会是如此不同的局面?

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,在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与运营的特殊性。和美国的高速公路相比,我国的高速公路建造成本更高,运营维护支出也更大。

这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,地域差异悬殊有很大关系。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,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不仅聚焦在地形较为平坦的东部地区,也深入到西部山区等复杂地形。这无疑大大增加了修建难度和投资。

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,也导致高速公路的交通流量出现明显差距。西部高速公路的车流量远不及东部沿海,但建设成本却更高昂。

在基础设施初期投资难以收回的情况下,后续的维护和更新又需要持续不断地融资,这无形中加重了高速公路的经营压力。

高速公路的运营成本中,维修和更新支出占据了很大一部分。车辆行驶速度快,对路面的要求极高,长时间使用后必然面临大修甚至翻新。

自然灾害也是导致路面损坏的重要因素,尤其是在气候条件复杂的西部地区。这些都需动用大量资金进行补救。

除基础设施本身的维护外,高速公路运营还需要大批工作人员,如收费员、安保和维修工等,这也是巨大的人力成本支出。

相比之下,高速公路的收入渠道非常有限。车辆过路费是唯一且主要的收入来源。我国在节假日期间实施免费政策,这虽然缓解了节日期间交通拥堵的压力,但也进一步压缩了高速公路的营收。更为关键的是,过路费难以覆盖建设和维护的总成本。这就导致了收不抵支的局面。

与我国情况不同,美国的高速公路融资和收益路径则更加立体和高效。美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,主要依赖于联邦和州政府财政支出,关键的是通过对汽油等燃料征收高税,形成庞大的税收基金。

由于美国是典型的汽车社会,民众对汽车的依赖度极高,因此税收收入也更为可观。这些资金足以覆盖道路的正常运营和维护成本。

此外,美国的高速公路规划也更加市场化。美国政府和企业会选择盈利性更高的地段修建高速公路,以节约成本和获得更高收益。

免费通行无疑也吸引了更多的用路需求,刺激了公路周边地区的商业繁荣,为政府和企业带来更多间接税收,这成为了高速公路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我国高速公路的收支矛盾并非不可调和。适当降低收费标准,扩大车流量,将是改善盈亏状况的积极举措,此外,也需要谨慎控制新建设项目,避免过度投资。

我们有理由相信,通过不断摸索,必将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,使我国的高速公路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。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腾讯云图,像PPT一样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工具。5元搞定数据可视化,模板丰富,拖拖拽拽就能做出好看的可视化大屏。
Top